“只要不把球抱回家,咋打都管!”裁判话音刚落,场边便爆发出会心的哄笑。哨声响起,身穿各色运动服的“姑妈”们涌进球场——有人抱球直奔篮下,有人和队友笑闹着争抢,裁判手中的银哨却迟迟未响。10月22日,徐州市泉山区柳新镇苏家村篮球场,第一届姑妈篮球赛就在这随性热闹的氛围中开场,比赛持续三天。
(相关资料图)
10 月 22 日,徐州市泉山区柳新镇苏家村篮球场上人声鼎沸、笑语飞扬。随着裁判一句 "只要不把球抱回家,咋打都管!" 的幽默宣告,场边立刻爆发出阵阵会心的哄笑,第一届姑妈篮球赛在随性热闹的氛围中正式拉开帷幕。据悉,这场专为乡村女性打造的趣味赛事将持续三天,用运动活力点亮乡村生活。
这项赛事源自贵州黔东南,本是外嫁女性返乡探亲时的趣味活动。柳新镇看中其“聚情谊、乐大众”的价值,向当地女性发出邀约,最终集结20支队伍采用循环赛制比拼。为让更多“姑妈”享受乐趣,比赛规则大幅简化:每节6分钟、共四节,秉持“友谊第一”原则,不纠结复杂犯规。
“不能打对手、不能打裁判、输了不能拿老公撒气”——三条“姑妈铁律”,恰恰道破快乐体育的真谛。56岁的王汝香赛前还担心不会运球,此刻却抱着球在场上跑:“裁判说怎么开心怎么来,和老姊妹们玩着才过瘾!”场上,“小姑妈”与“老姑妈”同场竞技,抢球时滚作一团仍笑声不断;场下,村民的手机里满是溢出屏幕的欢乐。
这场看似“不正规”的比赛,藏着乡村体育的创新密码。队员里有小店店主、工厂女工、全职妈妈——她们曾是体育赛事的旁观者,如今成了绝对主角;不少在外生活的姐妹特地返乡参赛,借着篮球赛与儿时玩伴重聚。
赛事的价值早已超越体育本身,成了激活乡村活力的纽带。赛场边的“文明集市”上,手工艺品和小吃供不应求;村民们借着观赛走亲访友,有人感叹“比过年还热闹”。“赛事+社交+集市”的模式,悄悄凝聚起“共同参与”的村镇认同感。
当队员抱着球踉跄冲筐却未进时,场边响起最热烈的掌声——这项赛事的魅力从不在胜负,而在让被日常琐碎淹没的笑容重新绽放。正如一位队员所说:“平时总被‘妈妈’‘奶奶’的身份围着,今天在球场上,我就只是我自己。”
从“抱球跑”到“三条铁律”,姑妈篮球赛打破了“体育=竞技”的刻板印象,让运动回归快乐本质。当篮球声与欢笑声在村里回荡,那些传统印象中围着家庭转的“姑妈”们,正用奔跑与汗水,书写着“她力量”的蓬勃生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赵天
通讯员 泉轩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