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当别人向我们微笑时,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回以微笑;当朋友情绪低落时,我们也会感到难过,这种现象被称为“情绪传染”。在生命科学领域,情绪传染一度被视作人类等社会性脊椎动物的专属能力。无脊椎动物能否具备情绪传染能力,长期以来是一个科学谜题。
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彭飞课题组持续开展相关实验,在熊蜂中观察到积极情绪传染现象。研究人员先对熊蜂进行训练,让它们建立起“特定颜色花朵与奖励”的关联记忆,其中有些颜色的花有糖水奖励,有些颜色的花则没有糖水奖励。然后,研究人员向熊蜂提供一些颜色模棱两可的花,观察它们的行为。
结果显示,那些和刚刚得到糖水奖励的“开心”熊蜂互动过的熊蜂,会更积极、更愿意去探索这些不确定的花。彭飞说,这表明积极的判断倾向在熊蜂个体间发生了传递,就好比好心情从一只熊蜂传给了另一只熊蜂。后续观测与实验证实,这种情绪传递无需肢体接触或化学信号传递,仅通过视觉观察即可实现。
“这项研究表明,情绪传染可能是社会性脊椎动物与昆虫共有的、在进化过程中广泛存在的内在机制。”彭飞说,对于仅拥有约一百万个神经元的熊蜂,其“微型大脑”也能实现复杂的社会情绪处理功能,这一发现的科学价值远超现象本身。结合熊蜂约2500万至4000万年前的演化起源,这一成果提示,情绪与社会认知能力的萌芽或许早已出现在生命演化的早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