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的光伏电板在山坡中起伏,连绵的魔芋田在风中翻起绿浪,佛冈水头镇党建之花正在悠长夏日中绚烂绽放,累累硕果即将挂满枝头。
佛冈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始终着眼长远、系统谋划,借势而为、主动作为,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以省派驻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为契机,积极发挥各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充分整合利用各方优势资源,谋划推进乡村振兴项目206个,项目投资总额53.35亿元。
水头镇桂元村魔芋航拍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致力打造乡村振兴“佛冈样板”,佛冈县委作出“举全县之力打造水头镇乡村振兴样板区”的部署,探索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七项机制”,全力支持水头镇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行示范镇。水头镇党委、政府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凝心聚力、善于借力、持续发力,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由省纪委监委为牵头单位的驻佛冈县水头镇帮扶工作队运用五个步骤,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有效赋能乡村振兴。各村级党组织闻令而动,带领党员群众真抓实干、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中。全县上下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做、智往一处谋的强大合力,切实解决群众“信不信服、想不想干、会不会干、愿不愿意干、跟不跟着干”的问题,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农光旅项目。
近年来,水头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全市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重点镇,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以全域示范创建推动基层党建全面加强、整体跃升;推动30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加快落地见效;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以农光旅综合体、魔芋产业园、康养基地为重点的“三产”融合产业体系,成功申报市级魔芋现代产业园,建成全省最大魔芋种植基地;集体经济大有改观,发动2000多户农民种植魔芋,人均年增收6000多元,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20万元,其中4个村集体收入增速超100%。
水头镇村面貌持续改善,干部群众面貌焕然一新,展现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画卷。
强芯
夯实党建引领根基
一早,知了叫个不停,魔芋田里闹闹哄哄,是村民正忙着进行田间管理。自引进魔芋项目以来,热闹的场景每天都在西田村里轮番上演。
然而,在两年前,西田村产业发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开始集中涌现,西田村党总支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整改刻不容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指挥棒、定盘星。佛冈县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子。
——以健全机制促进长效长治。
佛冈县先后制定“帮扶干部管理办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工作专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重点镇工作”等制度机制,建立完善教育培训、考核激励等运行保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1+1>2”的优势。
——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佛冈县组建水头镇乡村振兴工作专班,设立三个专项工作组,建立水头镇城乡融合发展“七项机制”,通过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协调工作会或现场督导会,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以资源融合强化保障支撑。
积极盘活闲置用地,强化用地保障。比如储备魔芋产学研综合体项目,盘活利用旧小学、闲置厂房等资产,改建魔芋产学研创新中心。水头魔芋产业园整合2000亩撂荒地,成立3个土地合作部,推动200多亩土地入股;统筹涉农资金、专项债资金等,推动30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加快落地。
——以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
佛冈县以打擂台、定铁律、做轮训三项“硬核”举措为抓手,持续深化“头雁”工程,实施“红领英才”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育工程,编印《佛冈县基层党组织书记“十个思考”思维导图》,推动“十个思考”入脑入心入行动,持续提升“头雁”本领。其中,向水头镇全域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切实发挥驻村干部“尖兵”作用。
“我们坚持建强基层党建,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西田村干部谈道。西田村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简称“工作队”)派驻第一书记的牵线搭桥下,西田村牢牢把握村集体经济发展整体优势,大胆探索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新路径,全力破除经济发展痛点、堵点、难点,成功引进了魔芋种植项目,重新盘活了土地资源。
西田村的转变,是水头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缩影。该镇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59名村干部队伍,实现“两升一降”,大专以上学历较上届增加15人,女性干部增加6名,占比提升到37%。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引擎”,突出基层党组织动员群众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考核,提升了基层治理效力,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新人才”。
富村
积蓄产业发展势能
水头镇桂元村村民廖耀球,近十几年来一直承包着70余亩土地,从事蔬菜种植,粗粗算一下账,倒亏30多万元。他找到了村“两委”干部,咨询魔芋种植问题。“种植魔芋有保底收益,上不封顶,感觉这次应该可以。”了解清楚各项政策后,他决定立即签订魔芋种植合同。
魔芋种植基地。
在当地“敢闯”“敢拼”“敢干”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下,水头镇的“魔力”不断释放。在去年上千亩的基础上,水头镇继续发挥“企业+合作社”“企业+村集体”等模式,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新型标杆。
年初,当地成功举办2023年清远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佛冈(国际)魔芋节、乡村振兴产业品牌发布会,水头“魔芋”强势出圈;如今,水头镇成为广东省最大的魔芋种植区;未来,佛冈县将奋力打造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和技术力量最雄厚的魔芋现代科技产业园。
无论产业如何延伸,党旗始终飘扬。近年来,为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佛冈县把党的建设全面融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全过程,分类打造45个农村特色党建品牌,为“红色引擎”强“芯”,形成“党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良好产业发展格局,按下党建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
一方面,把强化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和人才保障作为党建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结合点,为产业振兴固本强基。搭建乡村人才培育平台,建立6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6个农业专家联络站和7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形成产业振兴发展合力。
另一方面,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鼓励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集中闲置资源,实现“土地增效、企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发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牵头引进墩下百香果、三联红薯、楼下丝苗米、水头魔芋等项目;引来金融“活水”,推出“正能量积分贷”,为乡村治理和产业振兴赋能。
惠民
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这册子上的优待办法说,家庭成员患严重疾病可帮助联系省市名医,子女在校的能补贴餐费、学费,还能参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分红,我也要参加评选。”佛冈县水头镇西田村村民徐石燕说。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佛冈县全面推广实施“小积分、大治理”正能量积分制,探索推广“积分制+‘四小园’管护”等模式,创新建立“一张存折兑积分、一本证书树典型、一笔贷款解难题”的“三个一”积分管理模式,着力破解“干部埋头干,村民站着看”的难题。
其中,水头镇以推广“最美水头人”“星级文明户”积分制活动和优待措施为抓手,自2022年底以来,以社区、新联村、铜溪村、王田村、西田村、莲瑶村作为评选活动试行村,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由镇、村干部组成的宣传小分队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召开村小组会议等形式,动员群众参与“星级文明户”“最美水头人”评选活动,同时深入推进惠及1.6万人口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又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
“之前村里也评过文明户,但评选‘星级文明户’‘最美水头人’还是第一次,让我们觉得新奇又新鲜。”村民们热情高涨,纷纷主动报名参加评选。
水头镇党委书记吴春来表示,推动水头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大力推动农村建设风貌管控,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社会风气,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可以说重塑了水头社会治理结构”。
此外,水头镇还积极推进创新型“党建+网格化”工作,聚焦建好网格,优化网格设置,建强网格党组织,推进网格员队伍建设,让“小网格”实现“大作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水头镇党委、政府探索林长制与河长制、综治(执法)网格“三网整合”,专兼职护林员、巡河员、综治网格员“三员整合”,护林资金、巡河资金、乡村振兴资金“三资整合”,形成“三网三员三资整合”新模式,推动网格化工作提质增效。
水头镇共划分62个网格,配备了58名兼职网格员,23名专职网格员,运用“雪亮工程”“平安乡村”“数字乡村”等平台,建立问题线索发现、甄别、上报、交办、处置、办结、反馈等7个方面的闭环运行机制,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推动部门职能下沉,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2022年以来,网格员、信息员录入事件13460件,已办结13402件,正在办结58件,切实做到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矛盾及时化解。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好经验好做法在水头镇生根发芽,形成了政府、社会、自治组织、村民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文明乡风劲吹水头镇的希望田野,还表现在惠民利民的方方面面:
新建成的水头镇文化站。
催生了当地多元精彩的文化生活,该镇把文化站建设纳入到了水头镇乡村振兴项目之中,水头镇文化站建设成为30个项目中最早完成的8个项目之一,站内阅览室、舞蹈室、母婴室等功能区应有尽有;
助力了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健全,在水头镇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每周至少开展1场文明实践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俨然已经成为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
还推进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新联村率先开设的“四点半课堂”试点,由乡村振兴青年志愿者团队担任辅导老师,为留守儿童等提供以课后学习辅导为主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
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一份份优异的答卷背后,清晰跳动着“党建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的有力脉搏,彰显着佛冈以高质量党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旗帜火红,于今更艳;高山景行,于斯更盛。
面向未来,佛冈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统筹】贺欢
【撰文】南方+记者 江绮雯
【通讯员】钟嘉慧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江绮雯;贺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