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北方的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日益强盛,给中原的西汉王朝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众所周知,匈奴是多个游牧民族的结合体,这些游牧民族善骑善射,最常用的兵器除了马刀就是弓箭了。
然而,弓箭一般是由竹子生产而成的,在北方并不盛产竹子的情况下,匈奴人是如何获取弓箭的呢?其实,竹子并不是作为弓箭的最佳材料,匈奴人用牛角、桑木、拓木等材料制作的弓箭反而更加实用。
【资料图】
(一)竹子:产量巨大,用之作为弓箭更加方便
后羿射日是古代神话中有名的典故,当时后羿所使用的兵器就是弓箭,所以,弓箭作为兵器来说历史悠久,被使用的程度也非常广泛。那么为什么在人们的意识中,竹子是生产弓箭的最佳原材料呢?
那是因为我国竹子的产量十分巨大,且竹子比较易于砍伐和加工,生产弓箭的效率较高,是军队生产弓箭时的原材料首选。据了解,竹子的主要产地位于我国南方的四川、浙江、湖南等地。
我国境内共有5000多种竹子,竹林的总面积也比较大,能够满足古代军队对弓箭数量的需求。此外,竹子比较容易砍伐,且硬度高、直径小,加工成弓箭非常方便,不必在后期加工上浪费太多精力。
(二)匈奴人制造工艺炉火纯青,弓箭杀伤力巨大
匈奴生活的地区在我国北方,以草原居多,地势平坦,利于骑兵和弓箭威力的发挥。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专注于狩猎,由于野兽的移动速度较快,所以弓箭也就成了最佳的狩猎武器。后来中原政权完成了大一统,经济发展速度也较快,同样实力较强的匈奴为了掠夺资源,开始将弓箭作为常用的作战武器,广泛应用于与汉朝军队的作战中。
用竹子作为弓箭原材料的优势是工艺简单、资源丰富。不过竹子还是比较容易折断的,并不是最适合作为弓箭的原材料。而且北方气候寒冷,并不适合于竹子生长,所以,匈奴人并不会选择竹子作为制造弓箭的材料。
据《考工记》记载,北方盛产的桑木和拓木的硬度较高,是非常适合用来制作弓箭,匈奴人一般用这两种原料造箭,用牛角来做弓,也就是匈奴人主要使用的牛角弓和竹材单体弓。
因为匈奴人一直以来都将弓箭视作自己的最主要武器,所以他们在弓箭方面的制造工艺也非常高超,这也让他们的骑兵拥有了很强的杀伤力,一度令汉朝的军队难以招架。
由此可见,匈奴人以牛角、桑木、拓木等材料制作弓箭,杀伤力很强,这令他们在与汉朝的前期作战中占尽优势。不过随着景帝、武帝时期整体国力的提升,军队士兵的武器装备也获得了补强,在汉兵全副武装之后,匈奴人的弓箭威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了。